2025年初,短劇市場熱鬧非凡,多部IP改編的短劇作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包括以愛之名、朝陽初升、變相游戲、太陽墜落之時以及大沖運等,這些作品在春節檔期間紛紛上線,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目光。不僅如此,經典IP還珠格格也將以短劇還珠的形式重新與觀眾見面。業內觀察家預測,隨著短劇市場逐漸走向精品化,2025年有望成為IP精品短劇的元年。
在眾多作品中,大沖運以其獨特的科幻喜劇風格引起了廣泛關注。DataEye短劇觀察團隊近日對該劇的總制片人樂夢夏及導演洪暉進行了深入訪談。洪暉透露,在大沖運的制作過程中,團隊充分利用了AI技術,在美術場景、道具設計、分鏡以及特效設計等關鍵環節上都實現了高效產出,這不僅大幅縮短了拍攝周期,還顯著降低了后期特效制作的難度。
談及IP改編,樂夢夏表示,優質IP是創作者和平臺競相追逐的資源。然而,IP改編并非易事,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保留核心情節和人物,同時又能進行創新迭代,避免觀眾產生審美疲勞,是創作者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樂夢夏還指出,盡管IP改編可以降低創作風險,提高內容吸引力,但過度依賴IP改編也可能導致原創劇本減少,內容同質化問題加劇。
在談到大沖運的創作經歷時,樂夢夏表示,雖然科幻題材短劇仍屬于小眾題材,但科幻元素與喜劇元素的結合,使得作品在情感表達上更加接地氣,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樂夢夏還透露,盡管AI技術降低了部分制作成本,但科幻題材對特效和場景的精細度要求仍然很高,加上科幻領域優質IP稀缺,使得制作方在投資上面臨較大風險。因此,講好故事,讓技術呈現與內容表達相平衡,是科幻短劇破圈的關鍵。
洪暉在訪談中進一步強調了AI技術在短劇創作中的重要性。他表示,AI技術不僅提高了制作效率,還降低了溝通成本,使得團隊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高質量的作品。未來,隨著AI和虛擬拍攝等技術的不斷成熟,將有更多被擱置的IP和原創內容得到重新開發的機會。
在選角方面,樂夢夏表示,大沖運集結了來自不同領域、風格各異的演員,包括喜劇界的大鎖、短劇界的趙佳、王星辰和曹賽亞以及長劇界的周體順等。選角時主要從受眾角度出發,以角色貼臉、能最大程度地還原劇情為首要考量。樂夢夏還透露,邀請喜劇演員跨界出演短劇,是為了融合不同類型演員的優勢,滿足不同觀眾群體的喜好。
對于當前短劇市場的現狀,樂夢夏認為,長劇短劇化、短劇長劇化的雙向趨勢是影視行業在觀眾偏好、市場需求和創作理念變化下的必然結果。長劇為了應對短劇的分流沖擊,開始借鑒短劇的敘事節奏和前置情緒點等創作理念;而短劇為了吸引更多觀眾,也開始嘗試更復雜的題材和更深入的故事線。
在談到精品短劇的標準時,樂夢夏表示,精品短劇并不需要在所有方面都做到完美,但必須在內容質量、制作水準、敘事節奏、角色塑造、演員表演等關鍵維度上表現出色。精品短劇的核心在于“精”,即在有限的篇幅內,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和制作,實現普世價值的傳遞。
面對短劇行業內卷的現狀,樂夢夏認為,劇本仍舊是短劇的核心競爭力。觀眾對內容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精品化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在劇本上投入更多精力和資金進行打磨,是吸引和留住觀眾的關鍵。同時,樂夢夏還表示,短劇題材應該百花齊放,順應時代情緒,反映社會現實,創新形式呈現,以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
最后,在談到短劇行業的未來走向時,樂夢夏表示,短劇內容將朝著精品化、差異化和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商業模式也將呈現多元創新的態勢。同時,短劇出海也將成為新的機遇和挑戰。雖然海外市場存在文化差異、成本競爭、版權風險等問題,但總體來看,海外短劇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